摘要
最终纳入文献1622篇,针刺治疗抑郁症相关文献的年度发文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研究学者为264位;研究机构有77家;关键词为252个;关键词聚类形成15个聚类标签,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以及穴位选择。
关键词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类病症,其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持续情绪低落、食欲减退、血压下降、对原本喜欢的活动不感兴趣、绝望、嗜睡障碍,严重的情况下还有自杀行为,是一个影响全球约3.22亿人的公共卫生问
抑郁症归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近年来,针灸治疗抑郁症凸显出独特优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200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发表的有关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中文文献。检索词为:“针灸”并且“郁证”或者“针灸”并且“抑郁症”。检索时间为2023年7月2日。
将纳入的文献以Refworks文本格式导出,并且以“download-*”的形式命名,每一条所导出的文献信息主要包含作者、文献标题、发表期刊、摘要、发表时间、作者机构、关键词等;并且将导出的文本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格式转换。
将转换数据导入CiteSpace进行参数设置,在参数设置中选择时间跨度为2002年—2022年,且每1年为一个时间切片,节点类型分别选取作者、机构以及关键词,每个切片阈值TopN设为50,图谱剪切方式选择pathfinder以及pruning sliced networks。同时使用Log-likelihood Ratio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形成关键词聚类图谱;采用Layout中的Timeline View生成关键词时间线图谱;使用Burstness算法对关键词突现进行分析;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及关键词突现图谱对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当前现状、研究趋势及此后的发展热点进行分
共纳入1622篇文献。以时间节点进行分析,相关文献的年度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2—2004年因为此研究的领域并不深入,故年度发文量处于较低水平的状态;从2005年开始,发文趋势呈抛物曲线样上升,虽然在2014年、2015年有所下降,但在2016年再度抬升,至2019年相关文献量达到高峰,有120篇;2020—2022年较之前略有下降,但发文数量相对稳定在一定区间。见
图1 2002—2022年针灸治疗抑郁症文献年度发文量分布图
通过分析发现了一个涵盖264位作者的庞大合作网络,该网络由428条连线构成,这些连线代表了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然而,其网络密度为0.0123,这一相对较小的数值表明,作者之间尽管存在合作,但仍较为分散,尚未形成紧密的学术联盟。应用普莱斯定
图2 2002—2022年针灸治疗抑郁症文献的作者合作共现图
作者 | 机构 | 发文量(篇) | 起始时间(年) |
---|---|---|---|
符文彬 | 广东省中医院 | 25 | 2007 |
图娅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16 | 2005 |
王玲玲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15 | 2003 |
黄泳 | 南方医科大学 | 14 | 2004 |
陈俊琦 | 南方医科大学 | 9 | 2009 |
王瑜 | 中国中医科学院 | 9 | 2016 |
卢峻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8 | 2004 |
赵冰骢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7 | 2016 |
姜会梨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7 | 2017 |
任路 | 辽宁中医药大学 | 7 | 2008 |
将纳入文献以作者机构为节点生成网络图谱,结果如下:N=77,E=42,Density=0.0144。网络图谱密度较低,说明各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较为疏松。其中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现合作子网络,主要出自其附属医院,而与其他机构直接的合作较少。其中,发文较多的机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见
图3 2002—2022年针灸治疗郁证相关文献发文机构合作共现图
序号 | 机构 | 发文量(篇) |
---|---|---|
1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55 |
2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41 |
3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39 |
4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39 |
5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38 |
6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31 |
7 |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17 |
8 | 辽宁中医药大学 | 17 |
9 | 中国中医科学院 | 16 |
10 | 广东省中医院 | 15 |
文献中的关键词表示该文章的中心和研究方向,将纳入的文献进行关键词的节点分析,结果为:N=252,E=344,Density=0.0109。这表示共纳入252个关键词,节点大小与关键词的个数呈正相关。中心性的结果可呈现该关键词共现关系在此网络当中的影响力,中心性越强则该关键词在此网络中的影响力越大。临床上患者以卒中后抑郁、中风后抑郁、围绝经期抑郁及产后抑郁为主;其中研究类型则以临床疗效观察、综述、Meta分析以及系统评价为主;在治疗方法中,研究者很少采用单一的治疗方式,主要为电针、音乐电针、脉冲电针结合针灸温通法等;临床研究采用hamd抑郁量表等指标进行疗效观察。见
图4 2002—2022年针灸治疗郁证相关文献的关键词共现
关键词 | 频次 | 中心性 | 年份 |
---|---|---|---|
抑郁症 | 720 | 0.08 | 2002 |
针灸 | 416 | 0.92 | 2003 |
针刺 | 221 | 0.15 | 2004 |
针灸疗法 | 181 | 0.25 | 2003 |
电针 | 120 | 0.27 | 2003 |
综述 | 116 | 0.35 | 2003 |
抑郁 | 90 | 0.46 | 2005 |
针灸治疗 | 74 | 0.06 | 2003 |
临床研究 | 73 | 0.19 | 2002 |
中风后抑郁 | 60 | 0.30 | 2005 |
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能够体现当前针灸治疗抑郁症的领域前沿。聚类所产生的轮廓值越大,代表该聚类有较好的一致性。模块性值(Q值)=0.8003>0.3,S值=0.6896>0.5,表明该图谱聚类分析具有显著的合理性。聚类#1、#4、#7表明当前针灸治疗的临床抑郁类型主要为卒中后抑郁、围绝经期抑郁症、原发性抑郁症;聚类#6、#8、#10、#13表明当前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主要是临床疗效、随机对照实验、数据挖掘、文献研究;聚类#3主要表明针灸通过调控氧化应激来改善抑郁。见
图5 2002—2022年针灸治疗抑郁症文献的关键词聚类
编号 | 聚类名称 | 聚类子簇(前3位) |
---|---|---|
#0 | 针灸疗法 | 抑郁症;心理干预;睡眠障碍 |
#1 | 卒中后抑郁 | 百忧解;临床疗效观察;汉密顿抑郁量表 |
#2 | 抑郁 | 系统评价;焦虑;神门 |
#3 | 慢性应激 | 电针;前列腺素;下丘脑 |
#4 | 围绝经期抑郁症 | 针药结合;神经递质;脑卒中后抑郁 |
#5 | 中医针灸 | 心理治疗;背俞穴;中药治疗 |
#6 | 临床疗效 | 生活质量;不良反应;针灸温通法 |
#7 | 原发性抑郁症 | Meta分析;疗效评价;干预层次 |
#8 | 随机对照实验 | 电针灸;四关穴;中医证候量表 |
#9 | 心理疗法 | 拔罐;机制研究;突触可塑性 |
#10 | 数据挖掘 | 关联规律;选穴规律;肠道菌群 |
#11 | 氟西汀 | 并发症;针药结合治疗;电针组 |
#12 | 针刺 | 百会;功能磁共振;默认网络模式 |
#13 | 文献研究 | 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靳三针 |
#14 | 脑卒中 | 中医护理;中西医结合疗法;按摩 |
X轴为关键词出现的年份,Y轴为聚类,对关键词聚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形成图谱。#0(针刺疗法)与#3(氧化应激)以及#9(心理疗法)几乎贯穿整个时间线,表明这3个聚类是作者研究的重点,作者主要研究了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1(卒中后抑郁)以及 #4(围绝经期抑郁症)在2019年之前研究较多。2019—2022年主要研究类型为#7(原发性抑郁)。关于针灸治疗抑郁的研究,在2021年之前以#6(临床疗效)及#8(随机对照实验)较多;在2019年以后主要为#10(数据挖掘),作者主要研究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取穴规律,研究取穴思路,推动科研成果回馈临床研究,更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见
图6 2002—2022年针灸治疗抑郁症文献的关键词时间线
关键词突现是指在一段时间之内使用此关键词的频率增加显著。假如一关键词的中心度与频数都较高,表示该关键词在这段时间之内为各个研究者一同关注的热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关键词可能由于技术、方法或理论的发展而逐渐失去关注度,而另一些关键词则可能因为新的发现或需求而逐渐崭露头角。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也为研究者提供了研究方向和合作机会的参
图7 2002—2022年针灸治疗抑郁症文献的关键词突现
针灸治疗抑郁症领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多样化的诊治手段,在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从五郁角度出发,针灸治疗抑郁症显示出其独特的优
从年度发文量来看,针灸治疗抑郁症相关文献的发表数量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其中2019年发文量最高。这表明该领域的研究热度在不断上升,但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尚未达到总发文量的50%,表明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体,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作者机构合作分析揭示,中医药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与其附属医院之间的合作较为紧密,但各大院校之间的合作相对有限。因此,后续该领域的研究中,除了需鼓励核心作者持续进行深入研究外,还需要推动各大中医药院校之间的深度合作,以促进研究成果的广泛交流和共享。
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针灸治疗方法、抑郁症以及心理疗法、拔罐和临床研究等关键词的中心性较高,说明这些关键词在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表明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临床疗效的观察,而从分子、通路等角度展开的研究相对较少。关键词聚类分析揭示了15个主要的研究方向,涵盖了穴位选择、进针手法、针药联合等多个方面。这反映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已经相对成熟,研究者正致力于从多个角度优化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从关键词突现图谱来看,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已经从治疗手法的联合运用转移至临床疗效。这一转变反映了针灸治疗抑郁症研究的深入,方法已经相对成熟,目前的研究重点已从寻找更多的联合治疗方法改成选择疗效更好的治疗手段。
当前临床上治疗抑郁症多口服氟西汀、舍曲林等药物,但患者易出现较多并发症以及药物依赖
本研究通过CiteSpace软件对2002—2022年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中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有着良好的研究前景,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缺少客观统一的量化诊疗标准,临床研究纳入患者的样本量较少,缺乏双盲试验等。此外,该领域内的基础实验研究开始较早,但有关针灸治疗该病具体的作用机制并未解释清晰,因此需要增加对临床疗效机制的深入研究。探讨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具体机制与统一疾病的辨证诊疗方案是未来的研究趋势与方向。
参考文献
SMITH K. Mental health: a world of depression[J]. Nature, 2014,515(7526):181. [百度学术]
过伟峰,曹晓岚,盛蕾,等.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40(2):141-148. [百度学术]
顾翠,可秦,张平,等.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7,28(5):670-673. [百度学术]
郭玉婷,傅立新,李金珠,等.傅立新“调神理气”针法治疗抑郁症经验[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3,14(8):51-54. [百度学术]
郭颖,丁园,苏苏.国医大师孙申田针刺治疗抑郁障碍临床经验辑要[J].时珍国医国药,2022,33(6):1441-1443. [百度学术]
邵建锋,王晓彤,林海雄,等.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近10年紧张型头痛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3):578-585. [百度学术]
康焱红,王金星,方芳,等.血府逐瘀汤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3,30(7):56-61. [百度学术]
赵琦瑶,李皎月,温雅璐,等.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可视化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23,21(12):2064-2067,2155. [百度学术]
陈少华,樊紫嫣,殷海玲,等.从五郁探源针灸治疗抑郁症[J].新中医,2020,52(3):165-167. [百度学术]
林艺如,王进义,纪娅如,等.五脏背俞穴温针灸结合西药治疗阳虚型郁证的疗效及减毒效应研究[J].针刺研究,2021,46(11):953-957. [百度学术]
杨智英,刘林晶,潘安乐,等.舍曲林联合盐酸氟西汀对产后抑郁患者神经递质和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16):2909-2913. [百度学术]
蒋健.郁证诊疗新体系的构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1):18-25. [百度学术]
刘冉,王文礼,高垣,等.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23,18(22):3299-3305. [百度学术]
寇任重,费晓军,蒋钰,等.基于针刺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诊疗设计现状探讨针灸临床研究方向[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1):113-118. [百度学术]